概述
胎膜在临产前破裂称胎膜早破。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6~12%。胎膜早破常致早产、围产儿死亡、宫内及产后感染率升高。
病因
(一)胎位不正、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等,使前羊膜囊承受压力过大,致羊膜破裂。
(二)羊水过多、双胎等。
(三)胎膜发育不良或有炎症致胎膜脆弱易破,妊娠晚期性交亦能促使破裂。
症状
破膜后,孕妇突感阴道有液体流出,开始大量,继而间断少量排出。
羊膜破口很小,流出的羊水量少 ,腹压增加,负重时羊水流出。
检查
1.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可用试纸法测定,如PH>7,多已破膜,因阴道PH值为4.5~5.5,而羊水为7~7.5。
2.阴道液体涂片,待干后镜检,查见羊齿状结晶,用0.5‰美兰染色查见淡兰色或不着色的胎儿上皮及毳毛;用0.1~0.5%硫酸尼罗兰染色,查见桔黄色胎儿上皮细胞,均可诊断胎膜早破。
3. 经腹羊膜腔穿刺注入靛胭脂如由阴道流出,诊断可确定。
治疗
应针对胎膜早破的常见并发症(早产、感染及脐带脱垂)采取防治措施。一般破膜后常于24小时内临产,不论孕龄大小,均不宜阻止产程进展。
先露高浮的孕妇,破膜后应卧床休息,抬高床脚,使头低臀高,以防脐带脱垂,尤其是臀位和双胎产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