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相关报道显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33%,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应该引起广大精神科和妇产科医生的重视。早期预防和干预以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产后抑郁症1968 年,Pitt将其描述为分娩后不典型抑郁,属于神经症性抑郁症。常于产后 6 周内起病,通常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也可持续 1~2 年。该病起病潜隐,不易发现,当症状处于轻至中度且寻求帮助的行为遭到劝阻淡化时,产后抑郁可以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发展到自杀。产后抑郁症状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母婴关系、婴儿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目前国外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 3.5%~33%,但我国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不多且不完全。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抑郁症的发生率在逐渐增高。近年来,随着抑郁症逐渐被社会所认识,人们对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也越来越重视。
研究显示,妊娠之前的准备对母亲情绪、泌乳及胎儿都有积极影响。在妊娠前进行有计划的准备,会有效降低妊娠对孕妇的应激程度,提高孕妇应对能力,从而有效防止妊娠期间的应激、应激源对情绪的负面影响,进而有效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因此,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应始于孕期和产时,而不仅仅是在产后。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干预的时机是决定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孕中期接近32周是预防性心理干预的良好时机。
首先,妊娠的计划性应该受到妇幼保健部门的高度重视。孕期心理准备越充分,则产后抑郁症状检出率越低,如果在孕期对母亲角色、产后休养、孕期和产后工作安排、孕期和产后经济等问题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则产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大大降低。
其次,客观支持可预防产后抑郁发生。在妊娠期应当重视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风险。目前,国内广泛开展母婴同室、家庭产房、丈夫参与分娩过程,均是有效的支持方式。
最后,对产前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干预,能显著减少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的发生。一旦发生严重抑郁症,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轻、中度的抑郁或焦虑应选择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能有效减少抑郁症状,改善社会关系,对哺乳期妇女尤其适合。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