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院网2011-04-03我要评论
妊娠对心脏病的影响
妊娠期的影响
由于子宫不断增大,胎盘血循环的建立,体内水与钠的潴留,使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最高峰,心率加快,每分钟心排出量比未孕期增加20%-40%,加重心脏负担。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大血管扭曲,增加心脏负担,易发生心力衰竭。
分娩期的影响
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能量及氧消耗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1、第一产程:由于子宫收缩,增加周围血循环阻力及回心血量,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
2、第二产程:除子宫收缩外,腹肌及骨骼肌均参加活动,使用围循环阻力加大。
3、第三产程:当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子宫骤然缩小,胎盘血循环停止,子宫血窦内血液大量进入体循环中,使回心血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子宫迅速缩小,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内脏,回心血量又严重减少。
产褥期的影响
产后24~48小时内,由于子宫缩复,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加上孕妇身体组织内潴留的大量水分回到体循环,使血容量再度增加,也易引起心力衰竭。
心脏病患者,在妊娠期及分娩期发生死亡,主要为心力衰竭与感染。孕32~34周,分娩期的第二产程和产后24~48小时,心脏负担特别重。孕产妇合并心脏病者,最易发生心力衰竭,故处理上应倍加注意。(责任编辑:石衣)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