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的严重合并症。由于妊娠和分娩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促使心脏功能进一步减退而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自理能力缺陷;②活动无耐力;③焦虑;④潜在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⑤有感染的危险;⑥母乳喂养中断。
自理能力缺陷
相关因素
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输液。
主要表现
病人在卧床期间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感到全舒适和满意。
护理措施
加强巡视,15-30分钟1次,及时发现病人生活所需要并予以解决。
将呼叫器及常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以便拿取并及时应接红灯。
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并及时倾倒排泄物。
对心功能ⅲ-ⅳ级、卧床时间较长的病人,帮助其床上洗头,每周1次,床上擦浴每天1次,冬天每周1-2次。
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做好预防褥疮护理。
重点评价 病人基本生活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活动时血流加快,心脏负担加重。
主要表现 活动后感心悸、气促。
护理目标 病人以适当地参加日常活动。
护理措施
根据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
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
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强的活动。
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给病人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10小时以上。
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g,防止钠潴留,避免加重水肿;每餐进食量不宜过饱,可少量多餐。
心功能ⅰ~ⅱ级者,遵医嘱氧气吸入每天3次,每次1小时;心功能ⅲ~ⅳ者取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给予间歇低流量吸氧。
给病人解释活动无耐力的原因及限制活动量的重要性,让病人理解所安排的护理计划,使其能主动配合。
活动期间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的改变,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
重点评价 监测病人所进行的活动是否恰当。
焦虑
相关因素
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干扰。
对治疗、预后缺乏了解,害怕死亡。
主要表现 精神过分紧张不安,失眼,哭泣,悲伤。
护理目标
病人能执行应对焦虑的措施。
病人主诉焦虑减轻。
护理措施
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找出焦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
避免与其他焦虑病人同住,以免情绪互相受影响。
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
给病人介绍本院的医院技术水平,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
给病人讲解紧张和焦虑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安慰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教病人可采用听音乐、深呼吸、读书看报、体力可支时散散步、多与同室病友交谈等方法,以转移焦虑情绪。
寻求合适的支持系统:
建议单位领导或同事给予关心。
鼓励家属陪伴,给予心理安慰及精神上的支持。
重点评价
病人焦虑能否缓解。
病人是否采取减轻焦虑的应对措施。
病人睡眠质量有无提高。
潜在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妊娠期母体血容量增加30%~50%,使心脏负担加重。
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移位,增加心脏负担。
分娩期子宫收缩,增加周围血循环的阻力和回心血量增加。
分娩时产妇屏气用力,腹压和肺循环压力增加,以至回心血量增加。
胎儿娩出后,子宫突然缩小,腹压降低,内脏血管灌注导致回心血量突然减少。
产后胎盘循环消失,排空的子宫收缩时,大量血液进入血循环。
产后2~3天,由于子宫开始复旧,血液继续进入体循环,导致血容量增加。
劳累、感染。
主要表现
胸闷、心悸、气短。
休息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
需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双肺底部出现持续性湿罗音。
护理目标
尽量避免发生心衰竭。
护士能及时发现心力衰竭,并积极配合抢救。
护理措施
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而加重心脏负担。
保持病室安静和空气清新,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
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疲劳;给予吸氧,每天3次,每次1小时;病情重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给予低盐、易消化、无刺激性并含丰富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的食物,宜少食多餐。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产后遵医嘱预防性给予抗生素。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输液者,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以每分钟20~3滴为宜。
心功能ⅲ级以上者,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分娩时,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妇劳累。
胎儿娩出后,立即在腹部加压沙袋,以免腹压突然下降。
产后如有宫缩痛或伤口疼痛,应给予止痛剂,以免疼痛加重心脏负担。
产后宣教:心功能ⅲ级以上者,不宜哺乳,并注意严格避孕;哺乳产妇应避免乳胀和过度疲劳。
重点评价
监测病人的功能 。
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情况。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机休抵抗力下降。
主要表现
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体温升高。
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
护理目标 病人不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
给病人讲解诱发感染的因素,如营养不良、劳累、着凉、贫血等,指导患者注意自我保护。
加强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外阴皮肤清洁,协助病人,勤换内衣、内裤。
指导病人早、晚气温较低时,注意保暖,衣着厚薄适宜。
嘱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含铁丰富的食物,以增加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
根据心功决定活动量,切忌劳累。
观察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应及时通知医师。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重点评价
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
观察病人有无感染征兆发生。
六、母乳喂养中断
相关因素
心功能ⅲ能或ⅲ级以上不宜哺乳,因哺乳可加重心脏负担。
疾病导致早产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需转儿科治疗,以致母婴分离。
主要表现 婴儿得不到母乳喂养,母亲与婴儿分离。
护理目标
学会保持乳汁分泌。
了解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给病人讲解不宜直接哺乳的原因 。
病人自己心功能差,不允许哺乳,如哺乳会加重心脏负担。
婴儿有病,已转科治疗,不能坚持哺乳。
转科的婴儿可用母亲人工挤出的奶喂养。
有医学指征不能哺乳时,可适时的给病人讲解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代乳品的量和浓度应按小儿年龄和体重计算,按小儿食欲调整,切勿过稀、过浓。
每次喂哺后一切用具应洗净并煮沸消毒。
喂奶间隔3~4小时1次,两次之间喂水1次。
奶液温度以不烫手背为宜。
喂奶时避免空气吸入,哺乳毕应竖抱拍背、排气。
按时添加辅食:在1~2月时可添加果汁、绿色菜汁等;4~5月可添加米面糊或稀饭。
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如其心功能恢复后可开始哺乳。
教会病人人工挤奶,协助病人每4~5小时挤奶1次,奶胀时随时挤奶,以排空乳房,保持泌乳。
给病人介绍母乳喂养支持组织,以便出院后有问题能随时与这些组织联系。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