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热实际上是通俗的说法,医学术语应该是“产褥病率”。产褥病率是指分娩后24小时到产后10天内,每天测量4次体温,每次间隔4小时,如果一天内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就称为产褥病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褥热。
妇女在妊娠和产后,体力下降,身体虚弱;子宫腔内原胎盘的附着部位遗留下一个很大的创面;子宫颈、阴道和会阴部也可能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容易导致感染。此外,感冒、胃肠炎、营养不良、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注意个人卫生以及产程过长、产后失血过多等,都会引起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多在产后2~5天开始出现头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下腹部压痛、恶露有臭味且增多等症状。如果蔓延成为子宫组织炎,将继续发热,子宫两旁存在压痛;如果发展为腹膜炎,除了高烧,还出现寒战、腹部压痛剧烈及腹胀等症状;假如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将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危及产妇的生命。
对于产褥感染,预防胜于治疗。
产前: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治疗妊高征及其他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或霉菌性阴道炎;妊娠末期,禁止坐浴和盆浴,也禁止一切阴道治疗,以免将病菌带到阴道和子宫里,产后引起感染。临产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接生器械要严格消毒;尽量减少出血及撕伤。产后:产妇要注意卫生,尤其是要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尽量早期起床,以促使恶露早排出;注意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产褥期要禁止性生活。
一旦患了产褥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患产褥感染的产妇要充分休息,有条件的最好不要给小孩喂奶,宜暂停一段时间。
相关阅读